熔劑的除渣能力是熔劑對熔體中氧化夾雜物的吸附作用和溶解作用的能力,該能力由溶劑與熔體之間的化學作用所決定。
因為氧化夾雜物是不被鋁液潤濕的,二者間的界面張力很大;而熔劑對氧化夾雜物是濕潤的,二者間的界面張力較小。熔劑吸附熔體中的氧化夾雜物后,能使系統的表面自由能降低。因此,溶劑具有自動吸附氧化夾雜物的能力,這種吸附作用是熔劑除渣的主要原因。熔劑和非金屬夾雜物的界面張力愈小、熔體與金屬的界面張力愈大及鋁液與非金屬夾雜物之間的界面張力愈大,熔劑的吸附性愈好,除渣作用愈強。
熔劑對氧化物的溶解作用是由熔劑的本性所決定的,通常,當溶劑的分子結構與某些氧化物的分子結構相近時或化學性質相近時,在一定溫度下可以產生互溶,不過在鋁熔體的正常精練溫度范圍內,氧化鋁在熔劑中的溶解量是很小的。
熔劑的除氣作用,是熔劑產生分解或與熔體相互作用時形成氣態產物,進行擴散除氫;另外,由于熔體表面氧化膜被溶解,而使得熔體中的原子氫向大氣擴散邊得容易。但是,熔劑的除氣作用是有限的,在生產條件下,其含氫量只能降到大約0.2-0.25ml/100g的水平。
熔劑的除渣能力是熔劑對熔體中氧化夾雜物的吸附作用和溶解作用的能力,該能力由溶劑與熔體之間的化學作用所決定。
現代電化學是由意大利化學家LuigiV.Brugnatelli在1805年發明的。Brugnatelli利用了他的同事Alessandro Volta五年前的一項發明,用電極進行了第一次電沉積。
2017年5月 ,株洲創林合金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周林及副總經理周業翔受邀參加了國際鋅協會(IZA)的首屆歐洲鋅業大會。
(1993年2月22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0年7月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 《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決定》修正)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